期待“静音模式”成为文明社会助学的一种潮流和共识

发布时间:2023-09-22 02:59|栏目: 经济动态 |浏览次数:

  “您好,您的银行卡收入‘金秋助学’补助金2000元。”9月初,河南省洛阳市的一名困难农民工家庭子女小杨收到了一条“私信”,由洛阳市总工会发放的助学补助金“悄悄”到达她的银行账户。(9月17日《工人日报》)

  据报道,今年,洛阳市总工会“金秋助学”活动悄悄开启“静音模式”,以往受助学生到市总工会参加助学金集中发放仪式、合影等常规动作全部“隐形”,助学款项无须本人到工会领取,而是工会通过银行统一转账,避免了对受资助学生的“打扰”,呵护他们的隐私和尊严。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洛阳各级工会共筹措助学资金1653.38万元,“悄悄”发放给7136名困难职工家庭子女。

  毋庸讳言,开展助学活动本是一件好事,但现实中,不少贫困生因多种原因往往比较敏感,也有着较强的自尊心,不愿意被有意无意地贴上贫穷的标签。有的学生因为要参加集中发放仪式,就放弃了领取助学金;还有的学生因为要上台发言“露脸”,临时打起了退堂鼓。此种现象并不鲜见。因此,“大张旗鼓”的资助看似做了好人好事,实则很多时候却事与愿违,让被资助者背负较为沉重的心理包袱。就此而言,洛阳市各级工会 以开启“静音模式”的形式,无声向困难职工家庭子女发放助学金,此举不仅实现了初衷、达到了效果,也有力彰显了以人为本的资助理念,传递了人性的温度,在细节上充分照顾和尊重了困难职工家庭子女的感受,呵护了他们的自尊心。

  就事论事,家庭困难某种程度其实是一种隐私,资助主体如果过于高调地开展资助活动,让受资助者的家庭困难信息在一定范围内处于一种公开透明的状态,不仅易使学生和家长产生顾虑,也有悖上级的文件精神。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通知》,就明确指出要保护受资助学生尊严,应采用大数据分析、个别访谈等方式,深入、直观地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同时,评定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时,不能让学生当众诉苦、互相比困……就此来看,保护这种隐私信息是困难职工家庭子女的正当权利和合理诉求,而以“静音模式”资助困难学生的呼声早已有之,不少地方也进行了相应的探索。

  其实,助学的最终目的都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具体到形式上,如何做到精准核准又尊重学生隐私,是做好帮困助学必须周全考虑的问题。对此,有的高校通过大数据监测学生的食堂消费情况,再综合其他信息,评估筛选出家庭困难的学生,继而把补助款悄悄地打进学生的饭卡里,或给予学生其他形式的资助,这样的方式无疑与洛阳市各级工会一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既为家庭困难的学生留足了“面子”,也兼顾了助学的科学化、精准化和人性化。

  总而言之,不论是资助贫困生,还是做其他学生工作,不妨多一点换位思考、多一些人性化管理。某种程度而言,以隐形资助的方式悄悄表达出对学生的关爱不仅省却了一些非必要的程序,收到的助学效果或许会更佳。期待相关资助主体进一步完善优化资助机制,怀着爱与悲悯之心做好教育资助工作,让“静音模式”成为文明社会的一种潮流和共识,使其覆盖更多的困难群体,真正发挥助学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和培根铸魂的教育功效。

Copyright © 2023-2025 叁陆信息资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吉ICP备20220013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