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时吉祥》《风起洛阳》等道具被指抄袭,新京报记者专访资深道具师、律师,揭秘道具制作幕后
古装剧道具“一买了之”难逃侵权风险
日前,古装神话剧《七时吉祥》中主角手持的一把道具佩剑引发业内外争论:有网友发现其抄袭了动漫《秦时明月》的武器造型。随后《七时吉祥》道具组工作人员发文道歉,并表示该剑是其在横店道具武器商店购买的,店内所有道具都为正版公开发售的道具,买回来后他们还做了二次加工和处理,完全不知道这是《秦时明月》衍生品。遭遇道具侵权风波,《七时吉祥》并非孤例。2021年,电视剧《风起洛阳》中的道具喜扇就被某博主发文控诉抄袭其原创设计的小红喜扇。随后剧组道歉并表示是道具制作团队在网络中选择了一个流传广泛的图样作为设计参考,误以为是固定制式,没有进一步溯源。而几个月前,电视剧《星落凝成糖》也被博主诉称剧中簪子造型和自己设计的一模一样。
为何道具会频繁陷入抄袭风波?新京报记者走访多位业内资深道具师、影视基地工作人员、知识产权律师等,揭秘影视道具究竟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
A 一部戏几万件道具,制作和采购并重
道具师杨浩此前曾参与《清平乐》《山海情》《爱情而已》等多部热播剧道具制作。这些作品的道具数量数以万计,有的甚至高达十几万件。像《清平乐》仅原创制作类道具就4000余件。
他透露,道具组基本上是由“道具统筹”统一分配计划,再由陈设部门、戏用部门、制作部门三大块协调组成。其中,演员手持的、随身佩戴的、被赋予情感意义的,都是由戏用部门准备。比如古装剧中手持的刀剑、玉佩、手串、折扇,现代剧中主演用的水杯、开的车、常用物品等。陈设部门则负责所有场景内无需与剧情产生关联的陈设氛围类道具,比如家具、家居摆件、装饰等。具体举例而言,若剧本描写一场喝咖啡的戏,那演员手持的咖啡杯就属于戏用道具,咖啡店墙上挂的画,旁边放的烟灰缸等,就是陈设道具。
戏用和陈设两个部门的大部分道具,都是从拍摄地道具库“就地取材”或从电商等公开渠道购买而来。目前,现代都市或年代剧几乎六成都靠采购,古装剧则大部分以制作、道具库加工和小部分采购为主,“尤其现代剧的摆件、杯子、锅碗瓢盆……量太大了,我们不可能都自己做。”杨浩表示。
道具师小王(化名)也透露,道具采购数量与剧组周期、投资,以及要求都息息相关。如果剧组拍摄周期紧或成本小,例如一两个月就杀青的网剧,基本大部分道具都直接租或买,尽可能节省制作、人力开销,也极大缩短筹备周期。
当然,对于质量要求高的剧组,道具采买也并不意味着随意挑选。杨浩在为《爱情而已》《二十不惑》等剧挑选主角使用的杯子、床品等道具时,即便只是陈列,也会根据不同人物性格针对性地挑选不同款式,买回来后再参考人物背景,比如是白领还是学生,租房还是宿舍,90年代还是当代等,对道具进行做旧等质感加工。
B 重要道具全新制作才能经得起推敲
无法通过采买解决,或现成道具达不到剧方要求的,尤其像古装剧中需符合真实历史记载的物品,或与人物有重要情感链接的独创性道具等,这些就需要制作部门从无到有,原创设计开发。
比如以宋朝为历史背景的《清平乐》中,大朝会上出现的“神兽”乐器“敔”,任何道具库都没有实物,只有史料中有所记载,因此道具组就参考《大成礼乐集》《大清会典图》中敔的形态加以修整重现。
比如《苍兰诀》中长珩用来思念小兰花的兰花苏绣手帕,《如懿传》中被妃嫔戴在头上的金镶珠石点翠簪等,这些体现故事背景、增加历史真实感,或者对于主角有着重要意义的道具,大多需经过特写镜头考验,绝大多数剧组会全新制作。“像戏用道具,很多高要求的剧组基本不太考虑道具库,因为整体质量基本满足不了。”杨浩说。
实际上,随着前些年古装、玄幻、奇幻类作品数量增多,很多作品又都是架空背景,没有明确历史依据,这都导致美术和道具的审美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戏用道具也“一买了之”。但香港资深美术指导刘世运就始终不建议直接去武器店里挑道具,“尤其是主要角色的(道具),定了调子之后还是尽量自己做,不然太容易跟别人重合了。当然群众演员就另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