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中国发展 促进友好交往

发布时间:2023-09-04 03:56|栏目: 国际动态 |浏览次数:

见证中国发展 促进友好交往

  中国政府友谊奖奖章。
  壮晓舒摄

见证中国发展 促进友好交往

  让—马克·杜布朗。
  本报记者 尚凯元摄

见证中国发展 促进友好交往

  埃尔南·塞巴略斯。
  受访者供图

见证中国发展 促进友好交往

  哲仁·优拉母。
  本报记者 武少民摄

  多年来,一批批来自不同国家、不同专业背景的外国专家来到中国,以各种方式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他们在发挥聪明才智、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为推动中国改革开放、促进中外友好交流作出了贡献。他们是中国繁荣发展的见证者,也是友谊的使者,是连结中国和世界的重要纽带。中国政府友谊奖就是为表彰他们而设立的政府最高荣誉奖项。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几位获奖的外国专家,听他们讲述与中国共同发展进步的友好故事。

  

  国际热带农业中心木薯育种专家埃尔南·塞巴略斯——

  “中国拥有培养创新人才的沃土”

  “这些年,我见证了中国农业研究的巨大发展,非常令人振奋。尽管我已经退休,但依然很期待有机会再回到中国,与中国同行一起合作。我相信,未来中国的农业科学研究能走得更远、更好,为世界作出更多贡献。”阿根廷木薯育种专家埃尔南·塞巴略斯对本报记者表示。

  在大多数南美洲国家的餐桌上,木薯是一道必不可少的传统美食。在中国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等地,许多农户以栽培木薯为生,但长期以来,受气候环境等制约,产量一直不高。“作为世界三大薯类作物之一,木薯产业与粮食安全息息相关。近年来,研究如何提高其产量并稳定其生产能力受到各国的重视。”塞巴略斯说。

  1999年博士毕业后,塞巴略斯进入总部设在哥伦比亚的国际热带农业中心,担任木薯课题组组长。2000年,他受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之邀来到中国,开始了与中国同事长达20多年的木薯种植合作。“国际热带农业中心是一个促进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农业科学发展的机构,我们希望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等机构共同研究,找到适合在中国推广种植的木薯品种,提高种植者的收益。”塞巴略斯说。

  目前全球推行的木薯早期诱导开花结果技术,就是塞巴略斯与中国同行——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研究员俞奔驰、广西木薯研究所副所长田益农共同研究出来的。此外,塞巴略斯还提供了大量木薯核心种质资源,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国家木薯种质资源圃建立及开展木薯种质资源精准评价等奠定了基础。

  在与中方研究团队的合作中,塞巴略斯鼓励当地农民参与科研,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孔八村就是最早参与其中的试验村之一。在孔八村,中外科研人员与村民们同吃同住,一起进行木薯新品种试验。他们用实物进行差异对比,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向农民解释研究成果,还邀请村民们一起进行试验、评估和筛选。有了新品种和新科技的加持,木薯田的亩产鲜薯约可达2000—3000公斤,最高可达到亩产6000公斤左右。看着自家长势喜人的木薯,种植户符永全表示,新技术帮他们实现了大丰收,木薯长得多,吃起来味道更好。现在木薯卖得特别好,大家种木薯的积极性也更高了。

  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户交流,为农户讲解木薯开花知识,在实验室指导技术员做实验……20年间,塞巴略斯11次赴华,通过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与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合作研究项目,在海南、广西、广东等多地和中国同事一起,合作攻坚木薯品种改良的难题。“中国研究人员有耐心、有智慧、有活力,我非常享受与他们一起工作。”塞巴略斯说,“我们相处融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因在农业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2022年,塞巴略斯被授予中国政府友谊奖。“近年来,中国加强了对木薯的基础研究,通过选择育种、改良新品种、改进木薯加工工艺等方式,延长了木薯产业链。”谈起中国木薯产业的发展,塞巴略斯为自己能参与其中感到高兴和自豪。

Copyright © 2023-2025 叁陆信息资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吉ICP备2022001342号